江賢二 Paul CHIANG(Taiwanese|1942年生)
江賢二生於台中「台灣抽象藝術的重要代表之一」
他早年畢業於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藝術系,在1960 年代中期即開始探索抽象表現形式的創作。1965 年,他的作品入選 聖保羅雙年展,標誌著他藝術生涯的國際化開端。
江賢二隨後旅居巴黎與紐約長達三十年,他在異域的創作生活中,以灰黑色調與條理分明的構圖,探討存在、人性、精神性與藝術本質的關係。直到1997年正式返台定居,並於2007 年定居台東東河鄉金樽。
他的畫風在移居台東後發生顯著轉變:從早期的深沉灰黑,逐漸演變為明亮繽紛的色彩語彙,作品系列如《比西里岸之夢》《金樽/春》《乘著歌聲的翅膀》等,皆反映出大自然、海洋、光影對其創作的深刻啟發。
他並常從古典音樂中汲取靈感,畫面中的色層與構成彷彿向巴哈、德布西、馬勒致敬,畫筆與音符交織出層次豐富的視覺與心靈體驗。
在創作媒材與形式上,江賢二也不斷突破:他使用大型畫布、複合媒材、甚至將畫作與環境、裝置、建築相結合。例如他在台東創建的「藝術園區」結合雕塑、地景、建築設計,深化了作品與自然、環境的對話。
他的展覽亦遍及台灣各大美術館:2020 年在 台北市立美術館 舉辦「江賢二:回顧展」,展出逾200件作品,完整呈現他超過五十年的創作歷程。
江賢二的藝術可視為「於黑暗中覓光、於靜默中求響」的旅程:他從巴黎、紐約異地漂泊到台東海岸,從灰黑的精神深處轉至繽紛明亮的大地光景,他的筆觸既有沉思的厚重,也有對自然、對光、對生命的熱愛與敬畏。
「畫布,是冥想的靜謐場域;色彩,是靈魂深處的純粹低語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