植物的閃光模式 : 霓虹感知 ——梁佑寧

2025-10-27

1|追光 活在光之中

梁祐寧(1990-)出生於台灣,他的畫面總帶著一層螢光紅紫,那是植物燈長期照射後在視覺感官留下的痕跡,這些人造光線,先穿過日常,再滲進顏料,最後成為畫面的一部分。創作初期,他專注於植物的形體描繪,之後筆觸逐漸鬆開,顏料被推開、覆蓋、再解構,植物成了光的載體,而光本身也變成創作的動力來源。

 

What Can't Be Kept , photo via hirohiroart

 

 

2|被侵蝕的葉

在梁佑寧的世界裡,光不只是光。那像雷射般聚攏、噴發的能量,其實是一種人類無法直接感知的流動,光成了一種語言,也是一種借代——它可能是雨,是氣息,他注視的也從來不是健康旺盛的植物,而是那些被病菌侵蝕、留下孔洞與焦痕的脆弱身體。這些植物在他的眼中會發光,一種近乎耳語的微光,彷彿正在對他發出微弱的求救訊息。

 

 

Balcony Scavenger , photo via hirohiroar

 

 

3|諧音梗大師

梁佑寧在創作中常以植物的形象象徵特定的人事物,並透過諧音營造出隱喻與雙關的效果,使作品層次更加豐富。 例如〈都是仙女惹的火〉便以「火鶴」為主角,〈國道五號群聚的姑婆〉則以「姑婆芋」為主角,展現了他將語言遊戲融入視覺創作的獨特方式。

 

 

國道五號群聚的姑婆 , photo via mumugallery

 

 

4|生命中的光

梁佑寧用植物當語言,不只是形象的堆疊,更像是情緒與感官的密碼,光影與色彩像潮水般流淌,帶領我們穿越現實與夢境的縫隙。每一株植物都在低語,喚醒內心深處那道微光,他提醒我們:真正的光,不在於照亮世界,而在於喚醒我們看見自己的能力,也讓我們找到與自然共振的頻率。

 

Rainbow Spray , photo via hirohiroa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