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越死亡與時間的留白 ——楊識宏
2025-10-31
1|老師到藝術家
楊識宏(1947-)出生於台灣,早年曾任中學美術教師,1976年,他前往美國紐約普拉特版畫中心進修,拓展藝術視野,發現藝術依舊令他十分悸動,直到1979年,他決定辭去教職,勇敢追夢專職創作,舉家移居紐約,正式展開專職藝術家的生涯。這個關鍵性的轉變,不僅代表生活重心的轉移,也為他的創作風格帶來明顯的轉折與更為多元的發展。

楊識宏 , photo via ASIA ART CENTE
2|植物美學
「植物美學」是楊識宏在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的重要創作風格,他以植物的樣貌和生命歷程為靈感,描繪從萌芽、生長、盛放到凋零的自然變化,呈現生命循環的節奏與韻律。作品融合東方水墨的空間感與西方的色彩光影,畫面既柔和又充滿能量,他不只是畫植物,而是讓藝術成為記錄生命痕跡、感受時間流動的一種方式。
花的誕生 , photo via Ravenelt
3|MoMA PS1
楊識宏於1984年在紐約P.S.1當代藝術中心(現為MoMA PS1)首次展出,展出作品主要來自他當時的「植物美學」系列,聚焦於植物的自然形態與生命力。這些作品透過抽象的筆觸與色彩,融合東方哲思與西方藝術語彙,展現出強烈的文化意識與哲學反思。這場展覽是他成為該中心「國家工作室計畫」首位獲獎助的華人藝術家之後的重要成果,也象徵他正式踏入國際當代藝術舞台的關鍵里程碑。

MoMA PS1 , photo via wikipedia
4|意識流系列
楊識宏受到西方作家 James Joyce「意識流文學」啟發,將東方書法精神與西方文學理念融合,畫面上,他借鑑中國書法中狂草的奔放筆勢,筆觸自由且充滿節奏感。作品則以水墨為主,運用黑白光影與留白來展現東方美學的深度。「骨法」與「氣韻」成為他表達內在精神的重要語彙,筆法與墨色的交織,使整體畫面既有力量,也充滿靜謐的韻味。

幽微 , photo via ASIA ART CENTER
5|藝術能超越死亡
楊識宏受到西方作家 James Joyce「意識流文學」啟發,將東方書法精神與西方文學理念融合,畫面上,他借鑑中國書法中狂草的奔放筆勢,筆觸自由且充滿節奏感。作品則以水墨為主,運用黑白光影與留白來展現東方美學的深度。「骨法」與「氣韻」成為他表達內在精神的重要語彙,筆法與墨色的交織,使整體畫面既有力量,也充滿靜謐的韻味。

氣象 , photo via Ravene
